“1952年4月,我們農建四師的萬余官兵來淮海農場屯墾戍邊的路途中,即便是下雨天也從不擾民,夜晚老百姓的屋檐下、草堆旁官兵是席地而睡,讓老百姓深受感動。”4月14日上午,在農建四師大院內的毛澤東發布的“農業建設、生產待命”命令碑文前,89歲的原農建四師戰士胡福生正在給射陽縣淮海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講黨史場史,“‘不與民爭地、不與民爭利’列入了農場的建場方針,我們共產黨人是千方百計地保護農民群眾的利益。”
淮海農場有限公司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農場健在老軍墾“活化石”的黨史學習教育功能,紛紛讓這些老軍墾走進支部講堂,深入老軍墾家中,或請他們走進陳列館,將“紅色課堂”搬到現場,為黨員干部和職工居民及學校師生講述曾經經歷過的紅色革命故事,這成為淮海農場許多黨組織,創新黨課形式過程中,正在或即將做的一件事。
對于當年軍墾戰士開墾辦場的事,胡福生老人依舊記憶猶新,老人用樸素直白的語言,艱苦卓絕的戰斗故事,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在黨的領導下,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荒灘鹽堿草地上進行“生根、立足、建場”“三大戰役”,并得到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的夸贊,盛贊農建四師在農業建設上取得的成就是“‘皇帝’的氣魄(當家作主),‘叫花子’的干法(艱苦奮斗)”。當年中央電影制片廠的專家帶著器材,還專門來到農建四師拍攝了專題紀錄片。農建四師廣大官兵從而將一窮二白的黃海灘涂,變成了年產億斤糧和現代化的國營農場故事,充分體現了部隊將士那不屈不撓、英勇無畏的精神。
淮海小學六年級學生沈佳怡說:“我們今天來到毛澤東主席當年發布命令的碑文下,聽老兵爺爺跟我們分享他當年來淮海建場過程中發生的故事,讓我對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有了更深層次的熱愛,也讓我們全班學生備受鼓舞,激發著我們從小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學生戴凡媛表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輩們用辛勤的汗水及至生命換來的,我們現在生在紅旗下,泡在甜水里,更是要不忘歷史,就是要聽黨話,跟黨走,做新時代的好學生。